#台灣藝術家的當代山水與筆墨演繹
自古以來,中國繪畫強調「筆墨」的精神向度是否注入畫中,以達到氣韻生動,而「氣韻」一方面是指繪畫的形神架構,更是「傳神」凌駕於形式。氣必須既能保有形式上的可見,並與畫家的內心、生活合而為一。中國文人畫家大多隱居山林,浸潤於大自然中,並以詩書畫為伴,以達到如此的精神洗滌。然而,對處於亂世的畫家而言,山水從未只是對自然的描繪而已。如晚明的變形主義畫家,多以扭曲的山川造型,結合現實與想像,表達他們對社會動盪的不安或無力感,描繪他們心中的理想烏托邦。
在傳統山水畫式微的當代,許多藝術家開始重新回溯,開始將流傳數百年的技法當作創新的根底,但跳脫傳統山水畫框架,不使用毛筆、不使用宣紙,甚至不再紙上作畫、不用水染、不落苔點也不使用傳統皴法、畫作不落款也不做傳統裝楨……以新興的手法將山水以另一番風貌呈現,當代思想的注入,更加展現作品融合過去與當代的「共時性」狀態。
---
台北當代編輯台查看最新文章【台灣藝術家的當代山水與筆墨演繹】👉https://reurl.cc/exdRaR